最近魔王在看大英博物館的一些古印度佛傳故事石板,翻閱到「太子逾城出家」時,不禁感慨:「佛陀捨棄錦衣玉食的好日子不過,堅持出家修行,將正法流傳於世間,這勇氣真大呀!」

熟稔佛教故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,佛陀在還是太子時,為了出家,晚上偷偷翻牆離家出走,但王宮戒備森嚴,是誰接應他出城的呢?答案是「四天王」,且看《太子成道經》:「是時,四天王捧馬足,便即逾城。」,原來是飛出去的呀!難怪警衛全被矇在鼓裡……佛陀能順利出家,四天王應記首功!

崇福寺 金 玉成出家.jpg

正當魔王還在感慨之餘,忽然一陣吵雜聲此起彼落的傳來…

「胡說!明明就是我們幫的忙,功勞全被搶走不說,還被後來的佛教徒劃分成惡鬼,魔王大人,冤枉呀~~~~

只見一群小矮人在我身邊跳來跳去,忿忿不平的眼神中,彷彿有著無盡的委屈……

「噢?此話怎說?」

「啓稟魔王,您再仔細看看這張逾城出家石版,馬腳下那些小小的身軀,明明就是我們(夜叉)嘛!」

!當真?且讓我細細瞧來……ㄜ,還真的是一群矮胖的夜叉在抬馬腳!

1佛出城圖 不是由天人抬馬腳 是夜叉 西元3世 阿馬拉瓦帝出土 大英.jpg

我趕緊轉過身,滴了滴眼藥水,然後彎下腰,摸摸這些小矮人的頭…

「唉呀,我好難過,真心為你們忍受這千年的委屈感到不值!為了替夜叉族抱不平,從今往後,魔王我會努力帶領大家,繼續在佛教內搗蛋,你們說好不好呀!?」

「魔王選總統!」「魔王萬歲!」眾夜叉歡喜信受,作禮而去……

 

哈哈,鄉民就是這樣好控制,一群「小小兵」又誕生了!不過,既然話題說到「四天王」了,今天魔王便來談談祂們好了…

 

話說「須彌山」位於宇宙的中心,諸天均居住於此,在山頂便是「帝釋天」的皇宮「善見城」又稱「忉利天宮」,而山腰的四個方位各有一位天王鎮守:

東方「提頭賴吒」,漢譯「持國」,住於須彌山腰東面黃金埵。

西方「毗留博叉」,漢譯「廣目」,住於須彌山腰西面白銀埵。

南方「毗樓勒叉」,漢譯「增長」,住於須彌山腰南面琉璃埵。

北方「毗沙門」,漢譯「多聞」,住於須彌山腰北面水晶埵。

4東寺講堂 平安.jpg

 

一般師父們如果不去了解這四位「城管」的來歷,光看到四天王名「持國、廣目、增長、多聞」,就立馬聯想:那當過年齋天,信徒如果問起這四天王有啥功德

我們就說:「拜東天王,國家會安康、拜西天王,眼疾會痊癒、拜南天王,五穀豐收、拜北天王,聰明伶俐!」

「……」在這魔王小小潑師父一下冷水,看到我強調的「漢譯」兩字嗎?代表這是佛教美化過的文字敘述,也許東方與北方的譯意沒錯,但西方「毗留博叉」意譯其實也有「醜目、惡眼、非好報」的意思;而北方「毗沙門」意譯也有「不好身」的意思……

 

這代表啥呢?代表其實這四位天王也是精靈半神類的眾生!本來嘛,印度神話中是沒有四天王的,他們是道道地地佛教原創的神祇,而他們的原型正是所謂的「夜叉、羅剎、鳩槃荼……」等「半神族」!且看這四位天王在《華嚴經世主妙嚴品》中的另一種名字,與帶領的眷屬們就知道了:

 

東方「持國乾闥婆王」,統理「乾闥婆、富單那」

西方「毗留博叉龍王」,統理「龍、毗舍

南方「鳩槃荼王」,統理「鳩槃荼、薛荔多」

北方「毗沙門夜叉王」,統理「夜叉、羅剎」

9宋 木函彩畫.jpg

套句電影「武狀元蘇乞兒」的橋段:

洪日慶:「先別走!行行出狀元!如果我沒看錯,你會是乞丐中的霸主!」

蘇燦:「乞丐中的霸主?!那是什麼?」

洪日慶:「嗯……還是乞丐!」

 

所以魔王我也可換言之:「鬼中的霸主?!那是什麼?」

「嗯……還是鬼嘛!」

 

乾闥婆、龍、夜叉、羅剎」這四位,我們之前都有介紹過,大家應該不陌生。

「富單那」:是外形像豬的餓鬼,因為身體很臭,又叫「臭鬼」,喜歡去嚇小嬰兒,所以如果你家小BABY本來好好的,忽然放聲大哭,說不定是「富單那」來串門子了…

11.jpg

 

「毗舍」:吃人精氣或吃食血肉之鬼,臉是骷髏,又稱「巔狂鬼」,也有經典認為祂是「提頭賴吒」的眷屬。在唐代小說《黃花寺壁》就提到在北魏孝文帝時,曾有女子去向龍門黃花寺的東天王還願。從此每晚均夢到自言是「四天神部落中魅」的惡鬼來騷擾她,因而大病不起…推斷這很可能便是「毗舍」幹的好事!

 

鳩槃荼」:也是種吃人精氣的鬼,又叫「甕鬼」或「冬瓜鬼」…「冬瓜鬼」?聽起來像「麵包超人」般蠻可愛的呀!ㄟ……不是指鬼長的像冬瓜……是指這鬼的陰囊大到像冬瓜,必須背在肩上之意,別搞錯了嘿。而鳩槃荼主夢饜,也就是俗稱的「鬼壓床」。難怪被鬼壓床的人,總是動彈不得,很可能就是被祂的「大冬瓜」壓住了= =

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,鳩槃荼還可以用來形容「醜女人」,如《太平廣記》:

吹火青唇動,添薪黑腕斜,遙看煙裡面,恰似鳩盤茶。」或是唐朝裴談細數自己為何怕老婆的三個原因:「少妙之時,視之如生菩薩。及男女滿前,視之如九子魔母,安有人不畏九子母耶?及五十六十,薄施粧粉,或黑視之,如鳩盤荼,安有人不畏鳩盤荼?」

看看興福寺那尊鳩盤荼,想像鳩盤荼化粉妝的樣子,那畫面太美……魔王不太敢看><

12.jpg

 

「薛荔多」:喜歡棲息於屍體之上,出沒於墳地周邊。印度認為人死後如果11天沒祭拜,靈魂就會成為「薛荔多」,反之則成為吉祥的精靈「祖靈」。也就是俗稱的「餓鬼」啦。

13.jpg

 

所以既然四天王是「鬼眾之王」,這也難怪在大英博物館的「太子逾城出家」石板,刻的是由「夜叉眾」拖著馬腳飛上天空了。

繼續回到主題,平常這四位天王除守護世間、擁戴佛法外,也身負「糾察隊」之職,總會在「六齋日」(1415232930)出巡記錄人世間的善惡。所以佛教總是提倡,如果你實在不能日日行善,那至少在這6天「臨時抱佛腳」,吃素、行善。明明已經告訴你警察何時會臨檢了,如果你還開車酒駕,那就是太白目了。

 

至於四天王的形象與持物,在元朝前還是很不一定的,頂多北天王手拿寶塔是佔絕多數外,另外三位天王手持物,大到畫戟,小至毛筆都有可能。直到元朝隨著藏傳佛教的興盛,開始出現所謂「劍琴傘」的四天王……例如《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》中提到:「東方持國大天王,其身白色持琵琶…南方增長大天王,其身青色執寶劍…」(附圖1213)

 

話說「劍琴傘」這名字好炫呀,有種武林中人的味道呢:

南方增長天:手持寶劍,代表「風」。(劍鋒)

東方持國天:手持琵琶,代表「調」。(調琴)

北方多聞天:手持寶傘,代表「雨」。(這裡搞笑的是,在藏傳佛教,其實是拿「寶幢」,但漢民族對這玩意較不熟悉,就將他看成是傘,雖然說也挺像的啦。)

西方廣目天:手持蜃龍,代表「順」。(「蜃」發音似「順」,那啥是「蜃」?《本草綱目》說:是有龍角的大蛇,紅色的毛髮,愛吃燕子,牠吐的氣會幻化成樓台城廓的形狀,也就是俗稱的海市蜃樓。)

 

再加上《封神演義》中「佳夢關魔家四將」的印象加持,在民間打開知名度,中國佛教四天王「頭戴五方帽,手持劍琴傘龍」也基本定形了。只是就魔王我個人觀點覺得,從此之後,四天王也不好看了= = 大概是中國僧人對這四位保全也從不重視吧,更不想在這上面花心思……

現在我也只能看看日本寺院保留下來的唐宋遺風四天王樣式,那造型之多變,漢風、胡風各領風騷的精美鎧甲,令人不勝唏噓呀!

14山西善化寺1.jpg

15山西善化寺2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魔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